查看原文
其他

珠峰大拥堵:200多人排队登顶,跨过尸体前进

小昼 极昼工作室 2019-05-29

他之前在美国爬麦金利山,冻坏了三根手指头。他就把那三根手指头做了处理,挂在脖子上,很酷。这个美国人已经快完成“7+2”(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极徒步),亚洲的珠峰是最后一站,但没想到把自己留在了这儿。


文 | 蔡家欣

编辑 | 林鹏


珠峰也会“堵车”。


堵住李英去路的,是一具尸体。那是藏青色登山服裹着的一个“包”,挂在3号营地到4号营地之间的路绳上,无法辨认男女,四周是茫茫白雪地。


44岁的李英是国内某保险公司的员工,这是她第一次登珠峰,看到尸体时,“所有的神经一下都收缩了”。她慢慢挪动身体靠近那个“包”,然后跨过去,继续前进——那是必经之路,“没有办法,只能暗示自己不要摔倒”。


李英是今年被“堵”在珠峰上的众多攀登者之一。


据不完全统计,在过去10天里,至少11人魂断珠穆朗玛峰,去年,这一数字为6人。印度媒体“NDTV”报道,仅5月23日一天,就有3名攀登者在希拉里台阶(南线登顶前最危险的一段路)附近丧生。多名攀登者告诉《极昼》,5月22日,有超过200名攀登者在那里排队等待冲顶。


当天凌晨4点半,山上刮起了大风。有人刚把手套掏出来,“来不及戴上就被吹走了”;等待的人群在风中哆嗦、发抖,“整个队伍都很急躁,顶峰就在眼前,但又上不去”;大风带走了等待者们的体温,他们身上氧气瓶里的氧气却极速减少。有人逐渐失去了意识,“开始说胡话”。


登山向导苏拉王平告诉《极昼》,受气旋影响,今年登山窗口期缩短,攀登队员登顶撞期导致道路拥堵,在长时间的等待中,他们的氧气耗尽、体能透支,最后死亡。攀登队员自身准备不足、尼泊尔准入门槛低,以及优质向导匮乏,都加剧了登顶风险。


以下为亲历者口述:


“最大原因就是窗口期变短”


苏拉王平 40岁 川藏线向导


珠峰的攀登线路多达19条,商业攀登会选择其中的两条传统线路:一条是位于尼泊尔一侧的南坡线路(东南山脊),一条是位于西藏一侧的北坡线路(东北山脊)。


今年人很多,在5300米海拔上的尼泊尔大本营,我见到400来个登山队员,加上向导,数量翻一倍,然后还有大本营后勤人员,一共上千人。


基本上所有去珠峰登山的人都会找当地的夏尔巴当向导,他们是藏族的一个分支,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,体质适合这个工作。我们有8个队员,每个人安排一个夏尔巴,包括我,还去了7个经验丰富的西藏向导,作为备用。


每年5月是珠峰攀登季,登顶的时间大概在5月15号到20号之间。我们在登顶之前会做两次拉练。第一次是从海拔5300米的大本营上到6000米的高度再下来,第二次是上到7000米。拉练可以让你在冲顶之前,提前适应几千米海拔的环境。


今年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天气。当时孟加拉湾产生了一个气旋,类似台风,气旋经过喜马拉雅山脉。我们第二次拉练结束后,气旋来了,山上的风特别大。高山上最怕的就是风。风大,会出现暴风雪,风会把地面上的雪吹起来。再大点,甚至会把人的体温瞬间带走,出现失温症。


我们在大本营整整待了11天。第一个窗口期来了,12号到16号,共5天,但实际上并不够。天气刚一好,夏尔巴们要往4号营地运输物资,把氧气、食物、帐篷提前背上去。也就是说,第一个窗口期应该是让夏尔巴把登顶的路修好,物资运输好。但一切弄好后,夏尔巴再下到大本营去接队员,这个窗口期就过了,只能等下一个。


我们队伍情况特殊。12号的时候夏尔巴没来得及到大本营接我们,但我们有7个西藏向导,所以可以提前出发。其他队伍的人也想走,但他们没有备用向导,上不了山。


所以今年堵车的最大原因就是窗口期变短。


尼泊尔这边,只要你办了手续,官方就会放你进山,不会限制你什么时候冲顶。去年窗口期应该有6、7天,大家不会都选择同一天。12号的时候,我听说下一个窗口期在20号以后,并且只有两三天,大本营有几百上千人在等着,到时候肯定拥堵。前面的窗口期没有抓住,22号和23号再不登就没机会了,果然22号那天人数最多,两三百人冲顶。


登顶要经过著名的希拉里台阶。


那是珠峰登顶前的最后一段路,海拔8790米,路宽40公分,一侧是悬崖,一侧是3米高的冰坡,冰坡往外又是不见底的悬崖。


希拉里台阶只有一条绳子(作为安全保障),只能一个一个过。而且这条路没有“出车”的地方,也就是说你要原路返回。两百人登顶,上面的人往下走,下面的人又上来了,结果就变成“下不来也不上去”。


在海拔8000多米的地方,这非常危险。你等的时间长了,氧气会耗尽,身体也会低温,人冻伤了,最后就是死亡。所以,说是因为堵车死亡,其实是因为缺氧、或者体力透支。


我们沿路看到很多尸体。攀登的时候我看到死了三个人。一个俄罗斯人,自己攀登,没有请向导,到达3号营地后就死了;还有一个印度人,在4号营地的帐篷里死去,可能是身体出了状况,或者体能严重透支了。后来还有一个人在攀登过程中滑坠了。


珠峰每年都会死很多人,这也正常。每个人都会遇到尸体,尸体一般都在8000米海拔以上,出事后,尸体只能放在那,没人有能力把他们弄下来。有一些遗体也没有摔伤,基本都是氧气耗尽、体能透支,或者其他身体问题。另外,珠峰很陡,而且都是冰山,会出现滑坠,也可能会被石头、冰块砸伤。


每年死那么多人,当然也会怕。但是对大部分攀登者来说,害怕和想去之间,想去超过了害怕,毕竟是这么多年的一个梦想,不会因为害怕而不去实现。


《进入空气稀薄地带》一书中的珠峰攀登路线示意图



“堵车是因为整体攀登水平不行”


大龙 28岁 旅行社负责人


今年天气不太好,窗口期特别短,所有队伍安排出发的时间都比较早。我21号晚上7点半从4号营地向峰顶出发,当我到达第一个点位——“阳台”(编者注:海拔8410米)时,回头往下看,整个队伍拉了有几百米长。当天加上夏尔巴人,大概有200多个人冲顶。


当时我一个朋友在登马卡鲁峰(编者注: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,世界第五高峰),距离珠峰顶24公里,他在上面都能看到珠峰上有一道光,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带头灯,他看到这边有一个特别长的灯带。


我到达8700米的南峰顶时,大概是22号凌晨4点半。当时风又大起来了,南峰顶往上就是希拉里台阶,这段路一直在排队。天气不好,加上高海拔,很多人在那里排队,最后当然会出问题,大部分人的身体就是在堵车的过程中消耗的。


堵车是因为整体攀登水平不行。


我觉得现在攀登珠峰的人有90%不懂得攀岩、攀冰技术。在中国北坡,按照规定,你必须要攀登过8000米以上的山才能去登珠峰。尼泊尔这边没什么要求,你甚至没登过山都可以注册,只要愿意花上几万美金。


登顶前,要经过希拉里台阶,因为你不懂技术,信心不够,那只能慢。只要上下稍微有一点拥堵,大家就不敢走了。


当时我前面是一个印度女人,她一直不走,我说go,go,go。她回过头问我:tell me, how to go? 后来我往那个坡踢了两脚冰,往高处一走,跟对面下来的人错开了,就超过了。多数人不懂得技术,只能排队,其实很容易就过去了。但对于没有爬过冰的人来说,他不知道应该怎么过。


我们队伍一共有15个人,登顶有7个人,有一个55岁的美国人去世了,一个印度人十个手指头全发黑,是那种严重冻伤后的紫黑。


那个去世的美国人在希拉里台阶等太久,体能和身体保暖都下降了,导致心脏出了问题。当时夏尔巴给他做了CPR(心肺复苏术),救回来了。但他后面已经没有体力下去了,最后只能在那边坐着,直接(死)过去了。


他之前在美国爬麦金利山,冻坏了三根手指头。他就把那三根手指头做了处理,挂在脖子上,很酷。这个美国人已经快完成“7+2”(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极徒步),亚洲的珠峰是最后一站,但没想到把自己留在了这儿。


我们的夏尔巴队长说起这事儿时,我一下就哭了。这个美国人经常来找我们吃中餐,他25年前在台湾做过传教士,会说中文。我们第一次见面,他还夸我的英语水平不错。


当时希拉里台阶上那么拥堵,为什么有人不愿意放弃?这是人的欲望在作祟。你想想,你花了几万美金,现在离峰顶只有50米,你会选择回去还是坚持?


珠峰唯一让我震撼的地方就是登顶的时候。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,周边8000米的雪山都在你脚下。朝向中国的方向,全都是云,像云海,中间有那么一抹红,太阳慢慢地升起,突然又有一道光射出。你在那里看到第一个日出,感觉很不一样。


不过,我以后会尽量少爬珠峰这样的山,风险太高,很多东西你把控不了,只能交给自然。


出现在珠峰3号营地到4号营地之间的尸体    受访者供图


“商业化不可避免,问题在于商业化不规范”


大鹏 户外媒体人 35岁


珠峰拥堵的情况其实一直是存在的,只是近几年愈发严重了。2017年我和朋友组队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,冲顶当日,从大本营到C1营地的路上,通过昆布冰川的时候就发生了拥堵的情况,我们从大本营远距离拍摄,看到密密麻麻的黑点,那都是拥堵着等待通过冰川裂缝的队员。


这是世界最高峰,吸引着全球各地的登山者,几乎所有登顶珠峰的人都能在这里拿到一个头衔,比如说”xx地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”,我觉得这些名誉吸引着很多人前去攀登珠峰。


相比珠峰北坡(中国)一侧明确要求“攀登珠峰必须有攀爬8000米山峰的经验”,尼泊尔当地的商业公司对攀登者的筛选会相对宽松一些。虽然尼泊尔政府在2016年也曾出台规定,要求申请珠峰攀登许可的登山者必须登顶过7000米以上的山峰,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严格。


珠峰这几年攀登人数上升了一个台阶。2016年尼泊尔共发布了289张登山许可证,2017年有375张,今年发布了381张。


每多一个人,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高山协作。但实际上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者相对较少,高素质的夏尔巴都会被提前预订走。从2017年开始,越来越多相对经验不足的夏尔巴开始上山服务。


一些登山客户本身水平参差不齐,再加上经验相对不足的夏尔巴,在山上就很容易发生事故,比如冻伤、滑坠。2017年,一个19岁的年轻夏尔巴,刚转行做高山协作,他当时带了一个巴基斯坦的登山客户,在冲顶过程中遇到暴风雪,但他没经验,没能说服他的客户放弃登顶,并快速下撤。虽然最后他们成功登顶,但也差点被滞留在山上。那个19岁的夏尔巴在这次事故中冻伤,失去了10个手指。


珠峰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,因为对绝大部分登山者来说,想攀登珠峰,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,这就需要商业探险团队的帮助。目前的问题在于商业化不规范,商业团队应该对自己的客户更加负责。


 




搜狐极昼工作室出品 

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

作者简介


蔡家欣

忌不努力工作。

作品包括:

《女团SNH48的粉丝决战》

《福州“见义勇为反被刑拘案”后遗症》


为严肃阅读提供选项

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加更多讨论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